
汽车安全评测数据,汽车安全评测数据分析


汽车夜间行车安全系数如何?
【白金畅游】夜间行车安全系数相对白天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夜间光线不足,可视受限且范围相对缩小,行人较少但肓点多,对向车灯光照耀眼,易发生危险,加上路况(遇雨、雪、湿滑、山路崎岖等)复杂因素,增添许多不安全系数。
对此,建议夜行的驾驶人注意以下几点:1,出行时检查灯光、转向、制动、轮胎等,确保其良好状况。2,根据路况选择合理车速,并适时调整车速、车距。3,正确运用灯光,减轻灯光造成的不良***,文明驾驶。4,禁止酒后或疲劳驾驶车辆。5,集中精力,多采用预警性行驶,及时发现行人、车辆、路况变化,果断处置。
相信只要胸中牢记“安全”,平安常相伴。
汽车夜间行车安全系数如何?
谢谢你的邀请。我来回答此提问。
汽车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行车,首先一定要记住“安全”二字。驾驶员如果把安全二字没记深、没记牢,什么时候开车的安全系数都为0。我指的就是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开疲劳车、开英雄车、酒后开车、有的甚至醉酒开车……
夜间行车安全系数到底如何呢?我个人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才准确些:
1.夜间行车,对于老司机来说就比白天从容的多,也就是说安全系数还要高些。一是行走的人、车都要少些。一般老司机都是严格按照交通法规操作的,在行驶的过程中,与车保持安全距离,严格按照灯光的要求使用,在哪些地方是一定要提前防范的,早就做好了预判操作的思想准备。这是我开车四十年的经验总结,有不同意我的观点的请谈谈你的想法,但请不要愤。
2.对于新手司机来说,那就叧当别论。为什么呢?因为新手司机刚刚学会开车,还只掌握了一些初步的行车技能,还有很多在路上需临时应便的东西还应便不过来,加之心理压力山大,有的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我拿了驾照,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我的车技一流等等,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就不免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故新手司机夜间行车安全系数要小一些。
夜间行车的安全系数是比白天行车安全系数直线下降!因为晚上第一重要的因素光线暗,使得我们的视线距离大大降低,看不清路。第二人在晚上是要休息的时间,在此期间开车容易发困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第三加上夜间有些车主不合理的使用远光灯,也是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的不要夜间行车![呲牙][呲牙][呲牙]
汽车日行灯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提高安全行车。日行灯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他道路使用者对机动车的可见度。其好处是装有日行灯的车,可以让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开乘机动车的人都可以更早更好的察觉和识别机动车。
在欧洲日间行车灯是强制安装的,所有的车都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根据数据显示,日间行车灯能够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的***死亡机率。尤其是在阴天、雾天、地下***和隧道内,日间行车灯的作用是很大的。
我国也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9年3月6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汽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也就是说日间行车灯也已经成为我国汽车的标配。
拿交通部在2013年统计的一项数据看,当年我国夜间驾驶事故死亡人数为5万人,晚间7点至第二天6点发生死亡事故占50%以上。
不过夜间行车安全性如何,国内至今还没有相关的评估机构。如果大家对评价夜间安全***兴趣,可以关注下IIHS的大灯测试。
2016年开始,IIHS加入了大灯测试,需要分别测试车辆直行 、左缓转弯、左急转弯 、右缓转弯、右急转弯 、停车状态的大灯性能。
如下图所示,***虚线是行驶路线 ,灰色实线是灯光的测试线。灯光测试仪会对灯光亮度、宽度和远度进行分析。旨在测试前灯及其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中所能提供的最大能见度。
关于这项测试的重要性,据IIHS称在美国有近半数的汽车事故是发生在黑暗的环境中,而近25%事故是发生在没有照明设备的道路上。
根据IIHS的测试结果看,表现出以下特点:
1. 小型SUV的平均水平较差,可能是成本控制的原因。当然像马自达CX-3的成绩很好;
2. 轿车和SUV没有明显差距,也就是说大灯测试和车高没有必然关系;
怎么判断一辆汽车安全性?
相对而言,abs+bas+ebd+陡坡缓降+车身稳定系统会相对安全,安全气囊反正不用说现在的车都是标配的,特别是买车的时候前后防撞梁一定要问清楚,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要判断一辆汽车是否安全,这里面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汽车驾驶安全一直备受着人们的关注。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1***0 年 TeldixGmbh 公司与奔驰公司出了第一辆具有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配置的汽车;之后,1987 年第一辆搭载 TCS/ASR 系统的乘用车投入生产,这项系统可以在车轮加速或转弯出现打滑时,防止空转现象的发生;到了 1995 年,奔驰公司将 ABS、EBD、EDL、ASR 等系统整合,造出了第一辆使用 ESP 的汽车,该功能一直被各大车厂沿用至今。 如何做到更好的主动安全,是一项非常需要思考的事情。 在汽车事故中,主动安全技术相较于被动安全,更具有科技感。近几年来,在技术判断上通过双目摄像头***集路面状态,再对图片进行处理,最后用二维坐标系法经过运算得到障碍物实际位置。这样一来,虽然保证了目标排查性以及稳定性,但是由于***用的是可见光的侦测方法,天气恶劣或光照不足时则无法工作。 现在WEY 的品牌车型很不错,都按照更严苛的美国安全标准而打造,在[_a***_] SUV 里独树一帜,WEY 不断追求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安全型 SUV。WEY 希望能够通过尖端的技术,为大家带来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驾乘体验。
判断一台汽车的安全系数,有看得见的方法和拆车才能看得见的方法两种,对于一般车主而言可以用第一种,想要看的明白可以去品牌售后用第二种。
第一种看得见的方式是通过分析一台车的级别和参数,对于一般的入门级和消费级汽车而言首先看重量。一台车的车身刚性由车身高强度钢材的使用率以及结构决定,结构设计以今天的造车工艺而言都不会有问题,那么就只有看钢材使用率了。
能加强车身刚性的材质有高强度钢、高强度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普通的汽车能用重量大的高强度钢就挺难得了,这种钢材使用越多车身的整备质量则越大,反之车身则更轻。所以同级车型对比重量是可以作为参考的,20万以下的车子不要奢求高强度铝合金,这种材质一般要5万左右一吨,这个级别的车还不够。不过高端豪车并不适用这种方式,原因也在于这种材质。
其次是看主动安全配置,ESP车身稳定系统一定要有,尤其是重心较高的SUV或MPV,能通过制动某一个轮胎修正车身姿态防止车辆失控,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次看安全气囊,侧面碰撞即使有加强B柱也很难做到绝对保护,如果加上侧气囊或头部气帘之后,配合安全带可以做到几乎绝对安全。其他辅助性配置看个人需求,这些配置更多是增加便利性。
之后是第二种方法,第一种需要计算分析比较麻烦,第二种方法则要直观的多。无论选择哪个品牌的汽车,在选车之前都可以去售后观察一下,一般大小事故车总会有一些,而且有些是已经上了举升机的。
通过直接观察可以看到车辆的防撞机构、底盘布局等,有拆车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车门防撞杆、顶部加强梁或者气囊爆开的状态,这些是能最直观判断一台车安全级别的方法。
一台汽车安全与否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大致判断,其次还可以看CNCAP的碰撞测试得分,满配测试车如果能拿到五星,中低配也会有三星四星的成绩,供参考。
领克05安全等级更高吗?从哪能看出来?
那么,对于研发制造汽车的主机厂来说,汽车安全更是应该被重视且落实到位。而在众多主机厂及汽车品牌中,领克汽车绝对算是对汽车安全拥有足够发言权的一个品牌。
想要回答领克05的问题,我们需要回忆一下领克之前的品牌产品。
领克汽车自01上市,再到之后的02、03,都是基于诞生于CEVT的CMA基础模块架构。该架构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供应链到物流方式,从品质标准到工艺流程,秉持革新体系化理念,涵盖安全、驾驶、设计、智联、品质、环保六大DNA,定义着全球造车的新高度,逐渐成为与大众MQB、丰田TNGA等媲美的世界三大先进架构之一,并以更高的技术标准、灵活性与通用性,站在全球汽车模块化浪潮的最前沿。那我们也知道,CMA架构是由吉利联合沃尔沃共同打造,单从安全方面来说可谓是深得沃尔沃安全理念的真传,并逐步形成领克品牌独有的"全域安全理念",在各项权威安全考核中始终以五星以上的成绩获得高度认可。
仅以领克01和领克02来说。在2015版的C-NCAP碰撞测试中,领克01以家族老大的身份拿下首个也是同批次的唯一个五星+最高星级。很多人当时也是带着质疑的,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动不动就来个超越性的壮举,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是,在投放市场之前,领克内部就已经对领克01进行了580次预碰撞,确保设计品质与量产品质一致。而车上每一份涉及到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的零部件,领克01也完全经得起拆卸之后的放大镜检验。
比如在该次碰撞测试的40%侧面碰撞项目中,领克01(参数|图片)获得了17.33的高分,不仅仅是依赖于更加坚固的车身结构及顶尖安全气囊,也是因为在研发之初就通盘考虑了美国、欧洲的碰撞测试标准。针对IIHS中最有特色的25%小偏置碰撞,CMA架构专有的摆臂旋转失效结构,赋予领克01将碰撞伤害通过车身自我解体大幅缓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驾乘人员的伤害。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细枝末节的考量,领克01在2019年参加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碰撞测试中,获得了全G(优)评级,这大概也是国内的汽车人最认可的汽车安全权威测试。
如果将领克01理解为领磕CMA架构的首款作品,必须要有这等一鸣惊人的能力来服众,那领克02(参数|图片)再次获得C-NCAP测试的五星+评级,是不是足以巩固领克家族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安全"印象了?况且,这个五星+评级还是在最严的2018版C-NCAP新标准里的首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32613.html发布于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