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重量评测标准最新规定,汽车重量评测标准最新规定是什么


机动车长宽高的允许误差1% 整备质量允许误差是3%是那个标准规定的?
机动车长宽高的允许误差1% 整备质量允许误差是3%是欧盟的Reg. (EU) 1230/2012 法规中规定的。 欧盟的Reg. (EU) 1230/2012 法规中规定了机动车基本尺寸和整备质量的允许误差,但其中的允许的误差均为3%,对特种车的整备质量甚至允许更大的误差。 早期版本的欧盟法规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要求,之所以会应用1%或3%的允许误差,是为了验证所提交的样车与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描述是一致的。而1%和3%与实际的生产偏差是相符合的,并且GB标准以及公安验车上牌都是采用这个控制参数,所以在欧盟认证中也借用了这两个允许偏差。
专家说买汽车不能看重量,对吗?
查了下,您说言非虚。英菲尼迪QX50和奇骏、RAV4和NX200确实分别很接近。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反逻辑的现象呢?怪就怪在轻量化还在发展阶段,还多太多的空洞需要补了。
从备注看,您想说的是:尺寸相近、质量更轻的车反而更便宜,这不符合“轻量化技术越高,价格理应更高”的规律。
而您口中的专家是这么说的:“汽车不是越重越好,现在汽车普遍都使用轻量化技术,买车不能看重量”。事实上,专家给了一个很模糊的回答,唯一“实用”的参考的就是——买车不能看车重。
那买车能不能看车重呢?
当然能了,不然为什么各大汽车网站在汽车参数配置表上会标注整备质量呢?我们常说,宁少10匹不重1KG,也能佐证车重的重要性。
但是,现今汽车轻量化主要集中在白车身轻量化上(包括四门两盖),直观点说就是将传统质量较重的钢材替换为质量更轻的铝合金等。
但是汽车可不是几块钢板组合而成的,它上面还有成千上万个零件(一辆车上拆分下来约有三万个零件),有的车使用的零部件少,自然重量也会更低些。
谢谢邀请,首先我不是专家,就是个普通车主。以下仅仅为个人观点。
以现在的造车水平,汽车的重量是可控的。以重量,或者是所谓的关门声音之类的选车肯定是不科学的。汽车生产厂家肯定要考虑制造成本。换位思考下,各种合金钢材的硬性指标只要满足制造要求,生产厂家肯定是选同类型最便宜的,不同类型的材料都有不同的硬性要求。但从制造厂家的角度来说只要满足必要条件,成本才是第一要素。因为厂家要盈利。普通的家用汽车,在各种价位、级别、排量、功能等等极其细化的区分下。作为消费者选车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客观因素。只要样子喜欢、大众市场认可、销量和投诉量比例不高。满足自己的各种使用要求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车。考虑太多反而影响了购车体验。所谓的安全性措施都是辅助保护,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才是首要条件。
其实汽车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悬架和车身四个部分,而汽车的重量是导致油耗的主要标准,作为车主而言,当然是希望车越轻越好,但是从这四个方面而言,并不是每个地方重量都能够减轻的。
1发动机重量的减轻,要想减轻发动机的重量,就要换新材料,比如说全铝的,但是这样一来会提高成本,从而造成车的价格偏高,所以除了改变材料,还要提高工艺。
2悬架重量的减轻,悬架看似是由简单的几根铁杆横竖焊接在一起的,其实里面综合了各种几何原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知识,所以单单的结构是很难再改变了,也只能从材料下手,改善材料又势必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在当代大竞争力的前提下,难度很大。
3汽车车身,大部分车主们会认为车身越厚实,车的安全系数会越高,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家都知道日系车,除了省油,车轻,但出了事故车的变形比较严重,所以车身的重量还是尽量厚实一点好
综上所述,汽车并不是越轻越好,在保证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尽量做的轻,如果保证不了性价比和安全系数,整体车的重量还是厚实一点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75118.html发布于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