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汽车品牌大合影,民族汽车品牌排行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结局又如何?
提到历史上的叛徒,他们往往是以一种受众人唾弃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他们有的见利忘义,出卖亲朋至交;有的贪生怕死,将国家利益拱手让人。他们的存在,完美地展现出人性中黑暗的那面。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提到叛徒,便不能不提到被称为“汉奸之祖”的中行说。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奸,且为匈奴出谋划策,劣迹斑斑。甚至有人宣称,“汉奸”一词就是来源于匈奴人对中行说的称呼:“汉监”。那么,他有哪些事迹呢?
关于中行说的记载,见于《史记·匈奴列传》。看到这一名字,有的人可能会将其念成“Zhong xing shuo”,其实,他的名字发音同“中航悦”。中行说生活在汉文帝时期,是个太监。公元前174年左右,匈奴老上单于继位,汉文帝派遣宗室女子前往和亲,并要求中行说陪同,照顾公主的衣食起居。
中行说当然不愿意去塞北苦寒之地,于是坚决不去,汉文帝强行派遣他去,于是“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临行前,中行说留下狠话,如果一定让我去,我就要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汉文帝没有怎么在意,可是中行说一到达目的地,就迫不及待地投降了单于,单于很高兴,重用了他。
匈奴长期处于野蛮的状态,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不管是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朝。而汉朝虽然处于守势,但社会稳定、百姓富足,这些都是匈奴人觊觎和羡慕的。于是,老上单于重用中行说来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壮大匈奴,巩固统治。
中行说毫不保留,将汉朝先进的技术、知识都教给了匈奴人。他“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在向汉朝递交文书时,他“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言辞傲慢无礼,轻视故国。
汉朝使臣批判匈奴制度,中行说打断说:“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羞辱汉朝给匈奴进贡,并扬言要派铁骑踏平祖国的田地。并且“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将汉朝的要害告知给单于。后来,中行说病死于汉武帝时代。
与他差不多同时期的李陵,虽然也是投降匈奴,当了叛徒,其行为却完全不同。“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很受汉武帝重用,天汉二年(前99),他请令带五千步兵直取匈奴王庭,谁知正好撞见匈奴主力的数万骑兵。李陵苦战良久,虽然杀死了许多敌军,却终究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来,说个最有名的叛徒!
说起叛徒,往往被人们提起就恨得牙痒痒的,可有这么一位,当了叛徒,还被后世无数人捧为“忠义千秋”。对了,就是关羽关云长。
三国演义中,曹操突袭小沛,刘备逃河北投袁绍,张飞被打散,不知所终。而后曹操挥军下邳,关羽出战,寡不敌众,被围土山。曹操惜才,命与关羽有些交情的张辽去劝降。张辽晓以厉害,关羽提出三个条件,曹操尽允,关羽随降。这个,算不算是叛徒?
为了挽回关羽当叛徒的污点,在关羽降曹之前,设计了土山约三事,事后设计了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是***家虚构的,土山约三事是不是也是虚构的呢?其实这也是虚构的。很多网友回答过,三个条件都不靠谱,在这儿不赘述。就三国志记载,也不是关羽和曹操讲好条件投降的,而是被禽后投降的。(这里禽和擒通***)。大家想像一下,被擒后的武将,投降者决不会是悍不畏死者,视死如归人。
曹操确爱关羽其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官赏金。可后来关羽又叛变了,重新投奔刘备。这次的叛变是否动机那么高尚呢?也未必。曹操手下,猛将如雨。真掌权者还是曹氏和夏侯氏族人,关羽再怎么混,以降将身份是不可能终得高位的。刘备当时虽不如曹操势力大,但刘备被献帝认为皇叔,皇亲国戚,社会地位却比曹操高很多,而关羽归去,在人才匮乏的刘备处,可稳居武将之首,更有发展空间。而这一叛,竞一成就了关羽千年忠义之名。
对关羽这样的两次叛变者,你怎么看?
西北军系统最大的叛徒是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这是号称冯玉祥“十三太保”和“五虎将”各一的双料心腹大将。1942年4月率部投敌,成为可耻的叛徒和汉奸,先后就任汪伪***第二方面军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和“苏北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影响极坏。
(孙良诚)
孙良诚是天津静海人,行武出身,1912年参加冯玉祥的部队。因作战勇敢历任团长、旅长、师长、西北军副总司令等职务,是西北军中比较能打的悍将,所部被称为系统内“铁军”,先后参加军阀混战和北伐战争,蒋冯阎中原大战期间曾经纵横河南平原,给蒋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下野后,孙良诚无奈投蒋,因不受待见转回天津隐居,也曾经参加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再回天津,属于西北军里蒋介石比较讨厌的将领。抗战爆发后,西北军残部被重庆方面顶在华北前线抗日,孙良诚出任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
“倒戈将军”石友三因勾结日伪被高树勋活埋后,与蒋介石关系恶劣的孙良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只怕自己被借机整肃,渐生二心。不久西北军各部整编为第39集团军时,军事委员会明令以卫立煌为总司令、高树勋为代总司令、孙良诚为副总司令,但原先承诺的兼任军长一事落空,孙良诚大为不满,适西北军元老、汪伪大汉奸刘郁芬前来拉拢,双方一拍即合。
我提一个中国历史上能够导致朝庭毁灭_改朝换代的汉族判徒_吴三桂!几百年的大明朝更朝换、引满清入关的最傀祸手,明未朝庭***无能,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导致李志成李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大军势如破竹,最后攻进北京城,明庭崇侦皇帝昏庸无能,手执利剑亲忍众多公主嫔妃,在景山上找个歪脖子树吊死了!明朝终结,李自成坐上皇帝宝座,他手下大将私下夺抢明朝镇守三海关的大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这时的吴三桂己投降李自成,奉命率二十万大军仍镇守三海关,可他得知在京城家里爱妾陈圆圆被霸占,怒火中烧,打开三海关勾结关外的满清军队偷偷从三海关入关内,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建都北京,建立了满清朝庭,开始了三百多年的外族统治汉族的悲惨历史!吴三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最大的判徒!满清统治中国三百年,让一个曾经在世界上影响力数一数二的中国,直接沦落被八国联军侵略掠夺,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近邻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败清朝,清朝割让台湾、硫球群岛、朝鲜与日本,赔偿白银四万万两,让日本小国喝足了中国人民的鲜血,一跃成为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并驾齐驱的世界列强!这都有赖于吴三桂这个中华民族最大的汉奸卖国贼!
叛徒太多了,从古而今,大秦帝国的章邯司马欣,因害怕赵高加害而反投了以断粮草多项羽大军,导致大秦灭亡,项羽手下大将英布反复无常,本为大秦将领,陏了项羽后,有反投刘邦,汉打下江山后有反了大汉,反复小人不的好死,大汉帝国的二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有被匈奴王后大汉公主施计杀了,东晋大将刘牢之去平叛,反叛为敌害了晋王朝,***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不思报恩反叛祸国。叛徒最多在大明王朝崇祯帝时,辽东总兵祖大寿,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畴,全是二臣叛徒。到民国时叛徒多如牛毛数不过来,向庞炳勋,吴化文,李士群,汪精卫,孙电英,美不胜数,在当代还有中将少将为美台效力的,以被处决。
您人生的第一部车是什么牌子?
我的第一辆车是比亚迪f3,陪我度过了4个春夏秋冬,新疆的冬季长达6个月,我的小3很给力,零下20几度从来没有打过第二马达,空调10分钟左右车里温暖如春,我的车是比亚迪自主的1.5L发动机,家用代步完全没问题,我跑了一趟高速来回将近5000公里,除了噪音有点大,每小时100公里稳如老牛。关键是油耗低,单程2400多公里,共计790块,当时油价好像是5.***,怎么样省油吧,4年多从来没有把我扔在路上。我相信咱们的国产车会越来越好,支持国产从我做起。
我的第一部车是一辆嘉陵CJ50三轮摩托。那是母亲同学捐款给我买的一辆红色三轮代步车。王舅舅在偌大的北京城跑前跑后的求购,又几经周折弄到火车站托运到东北。这辆车解决了腿疾的我上班交通上的后顾之忧。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是我单位搬迁到距离较远的新区而购买的高尔夫车。为了驾车我费尽千辛万苦考了 C5驾照。但是正规改装后我车一直没有备案。顾虑备案后只能C5照驾驶,而事实上我的车是残健两用的。这种规定显而易见的不合理,因为一个家庭如果一方是健全人,另一方是残疾人,那么车辆备案后健全一方的C1驾照就不能合法驾驶了。试问有多少残疾家庭有能力购置两部轿车?!还有一些独臂或者一侧小臂缺失的人国家一直不允许考驾照,但是很多这样的人都在非法驾驶,有的人拿着***前的驾照使用,尤其是开着豪车就更没有交警拦截。试问,有驾驶能力为什么不允许这些残疾人拥有驾驶权呢?!以交通安全为借口,难道健全人发生***的就少吗?谁会拿生命当儿戏,谁又会不珍惜价值不菲的爱车呢?
很多年以前新闻报道了一个无臂残疾人双脚驾车上高速被截停并罚款。而这个人已经安全驾驶多年。美国无臂女孩考克斯能被允许双脚驾驶直升机,我们为什就不能允许单臂驾车、双脚驾车呢?!这才是对残疾人驾驶权的充分尊重,是社会真正平等的体现。也是对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敞开的一扇人性化之门。有没有想过,残疾人比健全人更加需要一部车!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希望有关部门能看到这个很多残疾人迫切关注的诉求。也希望广大关心残疾人驾驶权的人士踊跃留言,发表意见或建议。
(希望有耐心看到结尾的您,也有兴趣关注我[祈祷][祈祷][祈祷][笑][笑][笑])
在我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曾经拥有过两辆人生中的第一部车。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明明提问的是第一部车是什么车?而回答有过两辆。其实是这么回事,提问中说到车,但却没有明确是什么车,这难免会引起歧义。
我人生中拥有的两辆第一部车中的第一部车,是1***7年参加工作前购买并注册在自己名下的永久牌16型自行车。这是当时父亲用我做零时工的积蓄给我买的,这在当时在我们当地可是很拉风的车了,26圈的名牌车在县城里是第一辆,堪比现在的奔驰宝马。不过这部车自己没用多久,就因为工作单位在远郊不方便骑行,便交给正上高中的妹妹使用了。
至于我所拥有人生中两辆第一部车中第二辆,是在2002年自己花钱购买的合资上海通用家用轿车,当时号称为中国人的第一款家用轿车。很不好意思,这时连小品牌都忘记了,要说就是现在的上汽通用雪佛兰,这是后来改换的品牌。
虽然自己这一生也开过好几种[_a***_]的汽车,也使用过不少牌子的自行车。但也唯独这两辆第一部车给自己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它俩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的见证者。本人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它的身影却会时常在我的梦境中出现,就好象它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与我同欢乐共克艰。
我的第一部私家车是2014版卡罗拉。
前几年,一到冬天,我就犯滑囊炎,膝盖肿的跟大腿一样粗,打弯都困难,别说在单位要上蹲便了。冬天,寒风刺骨,上班等车久了,膝盖就发炎,先生和孩子都心疼我,就决定给我买辆车代步上班。48岁学开车,还好不是很困难,我也很顺利地拿到了驾照。当时,全家只有我会开车。
北方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次干路有时会撒盐帮助除雪,作为新手,实在不敢挑战冰雪路面。我是驾照满一年后才买车的。
一般男孩子都喜欢车。我对车没有太大的喜好,也一点不懂,只是比较注重性能和外观,所以选车的事就交给了儿子。别看他才二十岁,对车的熟知程度那真不是盖的。只要一辆车从眼前一过,他就能说出产地、性能、配置参数、横评排名、归属平台……简直令我吃惊。
2015年夏天,经过儿子的多项比较和反复权衡,我们最后选择买了新版的次顶配的卡罗拉。除了不是一键启动、电动座椅和没有导航仪之外,别的真的跟顶配版没有太大的差别。第一,终归上车还是要用车钥匙的,至于🔑是不是一键启动也就无所谓了。第二,北方即使冬天冷,但是车内有空调和毛垫,电动座椅也不是必须的选项,第三,商家还承诺赠送大屏幕导航仪。这三个方面不纠结,儿子说真的没必要多花这笔冤枉钱钱买顶配版的。
毕竟学的手动挡,私家车是自动版的,还是要有个适应过程的。提车后,找过朋友陪我练车,这几位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都夸我们的车驾驶感真的很不错,我自己也很满意,而且越来越喜欢这部车子了。
就是这样,车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工具,没有最好的,只有觉得合适的。
自从开车后,滑囊炎真的没再犯过。感谢先生和儿子,送给我一个这么好的礼物🎁——卡罗拉。
我的第一部车是永久牌自行车,是父亲传给我的,有了这部自行车上下班很方便,五年后用积攒的薪水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再以后的三十年里,丢车,买车,轮番了好几次,那个自行车交易市场取缔,我的自行车也稳定了。孩子在大二时要钱,要学开汽车,我竭力反对,我认为,就我家的经济状况看,拥有私家车只是梦想。但孩子受到老伴的支持,如愿以偿。孩子大学毕业两年后,老伴做主,给孩子买了辆二手车,现在孩子上班七八年了,他挺喜欢看车展的,我以为他喜欢看车展上的车模,但孩子告诉我,他要换车。我彻底明白了,为啥单位让我到退休年龄就退休,那就是我老了,不能与时俱进了。
过年有打算一起穿着汉民族传统服饰出去溜达的吗?
肯定要穿汉服出街的啊~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在我们古代的时候 少女们都要着白绫袄+马面裙(红色或蓝色)出街,提灯笼过桥 然后去摸每家的门钉~以祈求来年身体健康 家庭和顺~
本人当然也会选择汉服出行了 这次准备了白色立领上袄+酒红色两片式马面裙~去逛灯会咯~
我一年到头都是“汉服”,对于汉服的定义,我的看法是只有***穿,或者中国人穿。
孙中山乃中***父,他所设计中山装虽为仿制,但全世界也只有华裔会穿,所以我认为中山装就是汉服,只有***穿的衣服不是汉服那它又是什么服?不要否认,衣服样式都是穿出来的,汉服也得更新,***人正式装都是中山装,有何理由说它不是汉服?
我平时的穿着,寸衫唐装,外套中山装,鞋子千层底,裤子不提。
冬季着装,本人一年到头只有一件过冬外套“军大衣”,没错了,就是刘德华穿的那种军大衣,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会穿。
你问敢不敢穿汉服出去逛一圈,告诉你,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汉服实在太平常了!西装革履那是城市的标准,有机会去农村看看,很多都是保留了汉服样式,我奶奶今年八十六,两件旗袍至今未丢。
中国男人就得穿唐装、中山装才有民族性格,而这两种就是汉服样式,每个朝代都有汉服,不承认唐装、中山装,那除非历史把北洋***和民国***删除,可如此的话,中国还有近代历史吗?断层的历史代表灭亡!
这是56个民族欢聚一堂的时候的合影看看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也会和其他民族的朋友一起欢聚一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大家庭,所以各自展示自己最美的服饰是一场视觉盛宴。
穿汉服的女子显得温文尔雅,端庄大方。透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男子穿上汉服更显儒雅,玉树临风、英俊潇洒。
我国近代史中,有哪些影响力较大的兄弟名人?
中国近代史上,兄弟名人很多,如李鸿章和李瀚章,曾国藩和曾国荃,***和毛***,杨尚昆和杨白冰,等等。我来补充两对兄弟名人。
一、陈延年和陈乔年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中国***的创始人陈独秀的儿子,也是中国***早期著名活动家、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家里是一起长大的亲兄弟,在工作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诞生于安庆;为了追寻自己的信仰,求学于上海、法国和苏联;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于广东、北京和湖北,最后献身于上海。有一句诗这样赞美他们:“皖水龙山出俊豪,陈门两代逞天骄”。
1927年4月至5月,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选举的29名中央委员中,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与父亲陈独秀同时当选,这在党的历史上被传为美谈。陈乔年当选中央委员时只有25岁,陈延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时,也不到29岁。
陈延年思想厚重,斗志刚强,当时在党内被称为“小列宁”。1927年7月4日,陈延年牺牲于上海,年仅29岁。2009年9月,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2009年9月,陈乔年入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名单。
二、邹家华和邹竞蒙
邹家华和邹竞蒙的父亲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救国“七君子”之一,也是著名的出版家和记者。因为宣传抗日救国的言论和行为过于激进,邹韬奋曾被******派列入必杀黑名单,不得不流亡海外。回国后仍然不改初衷,1936年被蒋介石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与同时被捕的沈钧儒等人合称为“七君子”。后在***等各界的大力营救下才得以释放。
邹家华生于1926年,参加过新四军,担任过工程师,曾任国家***委员会主任、***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邹家华的妻子叶楚梅,是***元帅的女儿。
邹竞蒙生于1929年,曾任国家气象局局长。1983年,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他是中国参加国际气象组织以来在该组织中担任的最高职务,也是中国人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中首次担任***职务。不幸的是,1999年,邹竞蒙遭歹徒用刀捅死,终年70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25169.html发布于 2024-05-22